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作為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效抵御重特大自然災害與事故災難方面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提升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據地方應急管理部門報告,2024年各種自然災害造成全國9413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56人,緊急轉移安置364.5萬人次;倒塌房屋6.4萬間,損壞房屋83.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08.9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011.1億元。
相較于災后補償,災前預防更具現實價值。做好防災減損工作,不僅有助于推動財產保險行業從以轉移分散為主的風險等量管理模式,向風險減量管理服務模式轉型;還能促使行業從注重規模和增速的外延式增長,轉向更強調質量和效益的內涵式增長。
中科軟作為保險科技領域的領軍ISV企業,將創新科技應用與風險減量服務深度融合,以技術筑牢防線,守護民生安全,降低災害對社會經濟的沖擊。
• 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
保險科技的進步是災前預防、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中科軟在保險與防災減災領域持續探索實踐,構建了中科軟財產保險防災減損模型。
2025年4月,中科軟加入中國災害防御協會,董事長左春出任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分會副理事長。
技術的力量推動保險企業從 “風險承擔者” 向 “風險管理者” 轉變,打破行業壁壘,凝聚強大合力,共同推動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事業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 創新賦能防災減災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2025防災減災大會在杭州召開,大會致力于搭建“政產學研用”與金融保險服務深度融合的交流平臺,圍繞“關口前移、科學應對”主題,探討創新賦能防災減災救災的路徑,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中科軟執行高級副總裁王欣在大會上發表《科技賦能 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主題演講,就行業內防災減損體系架構設計提出獨到見解,并介紹了中科軟多年來在此領域的技術沉淀與創新探索成果:
1)全流程風險管控基座秉持 “全險種、全過程、大應急” 理念,中科軟完善參考模型,覆蓋災害預防、預警、救援到理賠的全鏈條,為保險業提供標準化技術框架。
2)AI+數據雙驅動預警系統
融合先進數據治理技術與智慧工坊 Maas 平臺,打造 “多維度災害風險預警系統”,憑借“技術 + 數據 + 場景” 三重優勢,實現災害風險管理從 “事后補救” 向 “事中干預、事前預防” 的躍遷,助力拓寬風險減量模式的落地。
3)風險管理模式升級
中科軟助力保險公司推動風險管理模式從風險分散轉移向風險減量升級,其巨災減損可視化平臺以科技賦能,推動傳統 “承保 + 理賠” 邏輯向 “承保 + 賦能 + 減損 + 理賠” 的全新風險管理模式轉變。
中科軟通過在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領域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的風險防線,積極融入國家防災減損體系建設。憑借持續創新的技術手段,重塑風險減量服務理念,縮短服務時空距離,優化服務模式,降低服務成本,提升財險業風險減量服務的整體效能。